尹波 | 癞蛤蟆还在琢磨天鹅肉,穷光蛋已无续弦心

国足主场不敌澳大利亚,晋级附加赛的希望愈发渺茫。然而,国内舆论的反响却出乎意料的平静。过去每次国足大赛折戟,舆论总会迅速展开“三部曲”——先是抨击足协,再是呼吁换帅,最后是细数积分和出线的可能性。但这一次,这些反应似乎没有如往常那般猛烈。尽管有一部分声音指责伊万固执使用“菱形中场”以及单后腰战术,甚至一度痛斥王大雷“黄油手”,这些批评很快就消失在风中,后继乏力,强度和持续性大不如前。甚至那种“澳大利亚可能因球员出场违规被罚,给国足带来转机”的流言,也未能激起太大波澜,反倒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徒劳之感。

这一流言并不值得过多评论。传闻中所指的澳大利亚球员,2013年曾为苏格兰国青出战,2014年又为澳大利亚国青效力。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如果当年他没有按规矩更换所属协会,那么他代表澳大利亚参赛就构成违规,应该被取消资格。我看到有博主认真反驳这条流言,实在忍俊不禁。这个话题不仅侮辱了中国球迷的智商,更是对澳洲足协、国际足联、亚足联以及这个球员参加过的多届国际赛事组织方的专业能力的轻蔑。很多人多年没有发现的“违规”,偏偏在国足输给澳大利亚之后不久,竟然被某个中国自媒体博主给“发现”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提一下这条传言,不是为了它本身,而是因为它的存在暴露了一个事实:一些人依然不愿放弃对国足的希望,仍然抱有一丝幻想。制造这些谣言的人,或许是想借此吸引流量,期盼奇迹的发生。而那些传播者,似乎还在期待一个梦幻般的转机。或许,正如那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讽刺,尽管这个愿望注定无法实现,但至少这种不甘心的精神,某种程度上依然值得同情和尊敬。至少癞蛤蟆心中还存有希望,虽然它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拥有天鹅肉。

相较而言,每当国足大赛失利,往往伴随而来的换帅呼声几乎已消失无踪。这一次,关于换帅的讨论几乎没有复燃,这令人不禁感叹:不仅国足的主帅问题让人困惑,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换帅本身的期待早已消磨殆尽,变得麻木甚至冷漠。回顾上届世预赛,高洪波带队四战一平三负后下课,里皮接手后国足迅速反弹,差点挺进世界杯。此时,舆论一片热议:“如果一开始就是里皮带队,国足会不会晋级?”而上届世预赛前六场,李铁执教时国足惨遭滑铁卢,换帅呼声一度高涨,高层介入后更换了教练,最后几场虽未逆转,但也无法避免最终的出局。那时,舆论中充满了对换帅能带来奇迹的期待。如今,再到换帅的问题,居然没人再争论,也没人再期待。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没有人批评,而是没有人再关心,甚至连批评的热情都消失了。能打才会痛,能骂才会爱;不再打、不再骂,那才是真正的被遗弃。

展开全文

金元泡沫破裂后,国足选帅和换帅的逻辑发生了变化。过去是有钱却没眼光,专买贵的不买对的;如今是既没有眼光,也没有钱,只能买便宜的,甚至是既不对又便宜的教练。于是,国足又陷入了困境:不换帅,继续失败,自己背锅;换帅,依然失败,责任仍然归自己。这个恶性循环依旧上演。距离6月与印尼、巴林两场生死战还有两个月,换帅的窗口期即将关闭。如果不换,恐怕连最后的机会也将错失。要不要换掉伊万呢?换帅就像换刀,但换了也未必有效果,换和不换,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换帅的决策并没有清晰的备选方案。最初将伊万换上,是一个仓促的决定,换一个便宜的,换上另一个便宜的;而不换帅,则意味着准备好承受一切后果,甚至是自己背锅。

今天,伊拉克足协宣布国家队主帅卡萨斯下课。这也意味着,参与本届世预赛的18支队伍中,已经有九支球队换帅,包括澳大利亚、沙特、卡塔尔等。换帅之后,这些球队的战绩普遍回升,澳大利亚、沙特、印尼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名列小组前列。相比之下,未换帅的国足依旧垫底。换帅未必能带来奇迹,但不换帅无异于放弃。而对于中国足协而言,换不换伊万,似乎并不重要。因为,换了与不换,结果可能依然一样:穷困潦倒,无法改变困境。相比于那些空谈流量的自媒体博主,足协更像那只癞蛤蟆,虽然明知道无法吃到天鹅肉,但它至少清楚,天鹅肉从来都不属于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