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五力”,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

原创 孙敬鑫 网络传播杂志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出很多新要求和新论断,特别是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五力”——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提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要求。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从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全媒体传播体系,直至这次的战略传播体系,既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传播能力的提升。

之所以强调“鲜明中国特色”,是与战略传播的演变相关的。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构建战略传播体系不是为了制造对手,不是为了扩大意识形态分歧,而是为了形成国际传播合力,更好地对外开展合作、实现互鉴共赢。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国内的战略传播统筹协调,优化对外传播的战略传播布局,切实以“一国一策”理念做好精准传播。

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

翻开世界历史,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近年来,海外普通民众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中国文化的感知越来越深,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短视频、直播、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走出去”强劲增长。同时我们也应正视,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日前举办的“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推出“看中国·看三星堆”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三星堆系列图书国际出版项目、“走读三星堆”文化体验产品设计与全球推广项目等九大项目,受到国内外网友的关注,这对我们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

5月28日晚,“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供图/视觉中国

着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乔希·塞利格感叹,“以我过去30年的经历,中国令人印象深刻。我并不是说中国是完美的——没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但我想说的是,中国是一个伟大且值得我们尊敬的国家。”只有成为一个值得敬重的国家,才能让合作伙伴或者竞争对手无法忽视。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可以学习相关国家的经验,多挖掘中国的“酷文化”“萌文化”“义文化”,深入推进“好感传播”。

着力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

在当前国际学界和媒体界,总体上还处于“阐释中国”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中国阐释”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比如在减贫这个事关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上,我们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依然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启示和参考,我们有很大的话语空间。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潘成鑫博士提到,由于中国在西方认知中的不确定性,导致西方的“中国叙事”中,常常出现中国“威胁”和中国“机遇”这两种南辕北辙观念共生的状态。美国国会参院外委会通过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提出每年要花费3亿美元用于传播抹黑中国的负面信息。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中国的正面叙事,在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说明事实真相,留下客观、真实的人类集体叙事和记忆。

着力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

近年来,在国内重大问题以及全球的疫情防控、气候治理等问题上,尽管我们发声的速度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大,但相比西方在这些问题上制造的“谎言”和“谣言”,相比他们发声的技巧和渠道,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发声。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发出最强音,决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是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善于发声,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善于发声,关键要懂行、在行、内行。要遵循舆论规律,练好“内功”。要加强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形成“合唱”,要学会巧发声,避免声嘶力竭,理直气壮地做好舆论引导和斗争,真正提高发声效能。

✿本文 来自《网络传播》杂志6月刊,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原标题:《提高“五力”,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