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总怀疑自己有病,要考虑是心理问题

来源《网络》

作者综合

总怀疑自己有病

要考虑是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应尽早确诊,采取药物、心理、物理、康复等多元性治疗。适时就医,确定治疗方案。

“大夫,您说我妈妈做了胃镜、CT、核磁,全身都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但她总是打嗝,说胃疼、头晕。最后,医生建议她到心理科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日前,张女士带着母亲看了五六家医院也没查出病因,于是,拿着一大摞病历来到心理科就诊。

临床心理科医生一看这架势,心里就有了底。经过问诊,最终,指出张女士的母亲患有抑郁症。医生说,抱着一大摞病历来精神科的老人非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常年看病,是辗转各大医院的“老病号”。

老年人慢病多,病情本来就复杂,患者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躯体症状上,这就是抑郁的苗头。大多数抑郁患者有三大症状,活动减少、情绪低落以及持续的兴趣减退。不过,老年人的表现可能更加复杂和极端,一部分老人明显的无欲无求,另一部分病人则容易暴怒,非常挑剔。”

“抑郁”是一种常见病,担心自己得病,整天胡思乱想,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疑病症:病因尚不明确,性格孤僻、家人患病等因素均可能诱发该病。患者表现为过度关注自身健康,频繁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疾病信息,并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伴有恐惧、不安等心理,一般无躯体不适症状。

2、神经衰弱:多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生活应激事件等因素导致大脑和躯体功能减弱,常伴情绪烦恼、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胡思乱想等表现。

3、焦虑症:如果总是担心自己得病,整天胡思乱想考虑可能是焦虑症,与社会环境、遗传、应急事件等因素有关。如果日常过于忧虑、紧张和不安,经常胡思乱想,还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出汗等躯体不适症状。

展开全文

4、神经症:多由于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能不由自主想不好的事情。

如果总是担心自己得病整天胡思乱想,应及时完善全面体检,如无疾病,应就诊于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治疗。

出现总是感觉自己有病的情况,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如果还有这种感觉,并损害日常生活,建议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和解决。

1、转移注意力:总是感觉自己有病,可能是过度害怕身体疾病,或对身体的某一些不舒服过分关注,出现了过度忧虑健康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定要适当放松身心,降低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并且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例如和好朋友聊天,或出去运动,例如快走、打球、游泳等。此外,也可以通过寻求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内心的安全,从而减少对躯体症状的关注以及焦虑情绪。患者也需要规律作息,不要抽烟、喝酒,并且饮食要合理;

2、心理治疗:如果总是感觉自己有病的问题比较严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推荐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这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可以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了解内心深处压抑的欲望,并且矫正非理性的信念。同时,在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之下,学会关注当下,做好目前需要做的事情,不能够将注意力总是集中到痛苦的问题上不能自拔,从而逐渐减少总是感觉自己有病带来的危害;

3、药物治疗:最好使用自我调整联合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积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及治疗。如果总是感觉自己有病的情况非常严重,反复去医院检查疾病,例如做了很多的化验及头颅CT等一系列的化验及检查都没有问题,却仍然怀疑自己身体有病,无法自控,非常畏惧死亡等,这个时候需要及时看一下精神科医师,并且在精神科医师的帮助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会使用镇静、抗焦虑的药物,例如舍曲林、劳拉西泮、地西泮、文拉法辛等。

──────────

来源:综合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